榨汁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榨汁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定窑瓷器的自然之美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2:33:59 阅读: 来源:榨汁机厂家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北宋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它所烧造的白瓷与釉色品种,带给人自然之美,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宁静之美。

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开始向着含蓄、素洁、秀美、典雅的风格演进,不论是造型、胎质、釉色,也不论是工艺、装饰、图案,均自擅其美,恰到好处,既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道,又传达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中和之美,从而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大工艺平和曼妙

北宋定窑的白瓷,晶莹光润,精雕细琢,恰如有学者所分析的:风格体现为精致含蓄,富有寂静、安宁的空灵韵味,长于悠远含蓄的意境的表现(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从定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瓷器标本看,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除了素白釉外,还有许多在素洁胎体上装饰以刻花、划花或印花图案的,这些刻、划、印花纹饰,衬以清澈透明的釉色,呈现出耐人寻味、无以言表的平和含蓄之美。

从北宋早期开始,定窑的工匠就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刻花技术,这可从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的定窑刻花白瓷得到佐证。两塔基中出土的刻花白瓷,数量多,质量好,足以代表这一时期定窑刻花白瓷的最高艺术水平。从其中一些器物上的纪年题款可知,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白瓷的时代不晚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白瓷的时代则不晚于“至道元年”(即公元995年)。因此,这些器物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识别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白瓷非常重要的标准器。

此时的定窑白瓷刻花,布局严谨,以莲瓣纹为主要装饰内容。装饰的部位一般在碗的外壁或瓶、罐的肩、腹部。碗的外壁多为三层仰莲瓣,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北宋早期白釉“官”字款刻花莲纹碗。

而瓶、罐类,一般肩部为二层覆莲瓣,腹部为三层或四层的仰莲瓣,其中以三层者多见。瓶、罐的肩、腹间隔以一道凸起的弦纹为界,使肩部的覆莲瓣与腹部的仰莲瓣上下对称,彼此呼应,形成一体图案。如上页图中所示1969年12月10日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的一件龙首流大净瓶,它是目前所知最高、最大的一件定窑白瓷净瓶,也是刻花最为繁缛、精美、华丽的一件作品。该净瓶腹径19.5厘米,足径10.7厘米,高60.5厘米。胎质细白坚硬,釉色莹润。瓶颈细长,长圆腹,卧足,龙首形短流。龙首高昂,前额突耸,双目怒视,张口露齿,下颌龙须漂浮,塑造得十分生动有趣。通体刻花装饰,以弦纹为界,共分七组:颈上部为单层的仰莲瓣与覆莲瓣,中部相轮圆盘上为双层覆莲瓣,下部为竹节纹;肩部为三层覆莲瓣;腹上部为缠枝花卉,下部为四层仰莲瓣。刻工流畅,纹饰精美,既代表了定窑北宋早期刻花装饰技法的突出艺术特色与高超的制作工艺,又开创了白瓷胎体装饰的技术美。

同样,定窑的划花工艺在北宋早期一经出现便已十分娴熟。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北宋早期白釉“官”字款划花蝉纹盘,内底心划花装饰两只相对的蝉纹,蝉翼上以尖状工具浅划出一道道长短不一的细线,表现正在飞翔的姿态,动感十足,栩栩如生。蝉纹呈中轴对称的构成形式,衬以温润如玉的白釉质感,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

当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细纹尽管流畅,划花技法也很熟练,但由于是一根一根地划出,因此表现出长短不一、间距有别的随意特性,与北宋中期以后整齐划一的平行线纹迥然不同。

北宋时期的定窑还发明了器物成型与胎体装饰合二为一的整体模印方法。从定窑遗址出土的瓷片堆积看,这种印花白瓷出现于北宋中期,在北宋晚期达到成熟。印花图案常见牡丹、莲花、菊花、鹿、鸟、鱼、鸭等,多装饰于盘、碗的内部,既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使产品规格统一、质量一致。如右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白釉印花斗笠碗残片,口径17厘米,足径3.2厘米,高4.7厘米,内壁满印花卉图案,纹饰清晰。

此外,北宋的定窑印花白瓷中也有仿青铜礼器的造型与纹饰。如右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一件北宋白釉印花兽面纹炉残片,残长15.2厘米。方唇折沿,直口,内素面,外部整体印花装饰,回纹地上再饰夔龙纹,两个一组,左右及上下以扉棱相隔,腹部印兽面纹,完全模仿商周青铜器炉,纹饰严整、对称,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多种色釉蕴藉典雅

定窑承袭唐代邢窑发展而来,因此在色釉烧造工艺方面深受其影响,乍看起来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仔细比对后就会发现二者的风格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北宋定窑色釉瓷器造型规整,线条严谨,形态舒展,色釉莹润,一改唐代华贵富丽之气,呈现出蕴藉典雅之美。

绿釉,有些学者称之为“绿定”,是北宋定窑瓷器的珍稀品种,目前发现的数量不多。它虽然也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低温铅釉,但由于施在了以胎薄体轻、洁白细腻而著称于世的定瓷胎体上,便产生了绿色匀润、色调沉稳的艺术效果。

目前发现的北宋时期的定窑绿釉瓷器,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外,还出现了佛教用器,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佛教活动中所使用的净瓶与桃形器。前者以划花波浪纹为饰,后者采用堆塑、划花和模印等技法,使单调的绿釉增添了许多典雅之韵。这两件绿釉瓷器均是当地佛教信徒在重建静志寺时捐给寺庙的。绿釉桃形器的底部还带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墨书题款,因此成为了鉴别北宋早期定窑绿釉瓷器的标准器。它们无论从造型、釉色、功能还是特殊的出土环境上,均能给人以一种平和、静雅之美。

酱釉,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应是指此类瓷器中釉色偏紫的一种。此外,也有色调偏红者,可能就是文献中提到的“红定”。据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记载:“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怪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遗,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所谓“定州红瓷”的说法盖由此而来吧。

定窑遗址中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酱釉瓷器,既有普遍意义上的酱色,也有偏紫或偏红的,色调较为丰富。造型除了碗、盘外,还有瓶、盒、罐等。如左图中所示1985年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定窑遗址涧磁村发掘出土的北宋酱釉瓶,高20.7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5厘米,腹径18厘米,小口外折,短径,广肩,腹部丰满,下腹收分不显著,平底较大。整器显得稳重敦实,整体施酱釉,釉色均匀。

此外,近年来在安徽、江苏等地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宋代墓葬中还出土有酱釉梅瓶,如2002江苏省金坛市茅麓镇石马坟北宋砖室墓出土的北宋酱釉梅瓶。此瓶小浅盘口,短直颈,圆肩,鼓腹,曲线优美。胎体洁白细腻,柿色的酱釉,施釉均匀,釉面光洁莹亮。这些堪称宋代标准式样的酱釉瓶,胎体洁白坚薄,造型秀美,釉色光亮莹润,开创了中国陶瓷陈设瓷的美学新意境。

黑釉,在古籍中被称为“墨定”。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有“墨定色黑如漆”的记载。定窑遗址中出土的黑釉瓷器,以碗、盘类圆器为主,其中又以斗笠碗质量最精、数量最多。与唐代邢窑黑釉瓷器胎质较粗、胎体厚重的特点不同,定窑黑釉瓷器胎体洁白如雪,釉面漆黑光亮,如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黑釉斗笠碗残片,尖唇敞口,斗笠形,斜腹,圈足较高,内底小圆刻,修足较规整,挖足到肩。深黑釉,施釉均匀,釉面光洁莹亮,正如文献记载的那样——“色黑如漆”。

有的黑釉瓷器的釉面还带有黄褐色或银白色斑点,如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黑釉酱斑碗残片,釉面光洁,釉上散布大小不同的铁斑纹,其艺术效果可与禅风浓郁的南方黑釉盏相媲美。

还有棕黄釉,它是以铁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低温铅釉。唐代邢窑就有生产,但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定窑的棕黄釉瓷器,胎白质细,造型规整,釉面光洁,显示出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棕黄釉盖罐与鹦鹉形壶。前者采用划刻技法,盖面及肩部饰凹弦纹、圈点纹,腹部饰篦划的波浪纹;后者则采用雕塑和划花技法,造型写实,形象生动逼真。这两件瓷器也是当地佛教信徒在重建静志寺时捐给寺庙的。其中,盖罐的盖、罐内及罐底均有墨书题记,因此它不仅成为了北宋早期定窑棕黄釉瓷器的代表,也传达出了定窑色釉瓷器在传统宗教活动中的特殊功用及意义。

吊灯灯罩

儿童鞋柜价格

加气剂

冰淇淋机维修